7月5-22日,“农田【tián】面源污染防治及低碳减排技术研究”现场【chǎng】考察会在苏州苏垦陆家基地召开,会议邀请了江苏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杨林章研究员、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颜晓元研究员、江苏省农技推广总站杨洪建研究员等6位行业专家。中国科学院南【nán】京土壤研究所施卫明研究员、闵炬副研究员、苏州苏垦副总经理王勤、苏垦农科院副院长周凤明、及项目组成员参加会议。昆山电视台全程跟踪采访【fǎng】了本次会议召开状况。
经过实地考察、听取汇报和资料审阅,与会专家一致认为,该项目构建了基于“三道防线”( 科学施肥-调蓄利用-末端拦截)的集约化农田面源污染防控体系,开展了基于生物硝化抑制剂高效肥【féi】应用技术等5项新技术研究和示范,在苏州苏垦陆家园区基地进行了水环境的系统【tǒng】监测及规模化面源污染源-汇功能分析,总体设计思路可行、技术体系先进、防控效果明显。
该项目【mù】是苏垦农科院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共建“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中心”以来,针对大区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、科学施肥及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等方向联合开展研究项【xiàng】目。与以往的农业面源污【wū】染防控中化肥减量和生态拦截为主要技术手段有【yǒu】所不同的是,该项目以保障亩产吨粮为目标,着重于提高施用肥料的利用率,减少损失排放,通过合作团队技术攻关,首次发现的植物源生物【wù】硝化抑制剂等物质【zhì】提高氮肥肥效,增效控损减排,实现增效减排与绿色发展的协同;破解了侧深施肥宜机肥料缺乏、肥料易堵塞、下肥不精准等难题,发展新型的水稻侧深施肥技术,实现高产高效与省力低排的协调;发现了根际信号物质--豆甾醇能高效去除水【shuǐ】体氮素,发挥信号物质四两拨千斤的独特作用,实现农田退水中氮的快速脱除,达到退【tuì】水净化修复的目的。这些是三道防线中用到的一些特殊“武器”。技术实施后可确保水稻高产稳产,环境减排30%以上,碳减排20%,实现吨粮田的综合效益倍增。